我的GTC
珠宝展览馆科普文章科研技术珠宝标准新国标抢先看科普活动科普活动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科普 > 科普文章

人造材料仿翡翠 走过路过勿上当
时间: 2018-10-26 11:25:21     文章来源: GTC  作者:孟明骐

每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已经过去, GTC总部检测室举行的3.15免费检测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作为总部检测室的一员,同样是此次3.15免费检测活动的参与者,我深刻的意识到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环...

每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已经过去, GTC总部检测室举行的3.15免费检测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作为总部检测室的一员,同样是此次3.15免费检测活动的参与者,我深刻的意识到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环是多么的重要。从事珠宝检测行业的我们,不仅仅希望看到消费者对珠宝有足够的购买积极性,更希望消费者们能够掌握基础的珠宝知识。珠宝鉴定与检测对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有多么重要啊。

这里我就用最近总部检测室收到的客户样品为例,旨在揭露某些投机取巧小商贩的骗人手段,给广大珠宝消费者们一个提醒。

下图是一件总部检测室第二次收到的样品,经鉴定最终确定为有机物的人造材料仿翡翠雕件。



之所以强调是第二次就是因为同样的手段已经不止一次的成功欺骗了消费者,这在专业人员看来可能是荒谬的,但是作为不懂行的消费者来说,在卖家的花言巧语之下完全有可能信以为真。以至于此次送检的样品,客户甚至还声称是从家里挖出来的“传家宝”。

那么接下来,我给大家来详细地分析一下检测的整个过程。从而揭开这件“传家宝”的真面目。

首先,样品进到检测室会先经过检测师们的肉眼观察。这件样品被称为是“挖出来的传家宝”,那么表面有泥土就是情理之中的,然而从下图看来,表面的泥土分布只局限于缝隙凹坑中,光滑部位与凹坑处的明显差异显示出很有可能是经过擦拭,显得很不自然。


经过初步的观察之后,检测师对该样品进行了放大检查。在透射光照射下可以发现样品底部有明显气泡存在,如下图红圈所示。



此类的气泡常见于玻璃和塑料等人造材料中,在翡翠中并不存在。并且该样品也并不具备翡翠的纤维交织柱粒结构,绿色部分也大多浮于表面,在底部与“雕刻”部位的分界处也看得到明显的铸模痕如下图,由此可以推断该样品甚至并非雕刻而是直接倒入模具铸模而成。


 

经过以上步奏的检测,基本能明确该样品为人造材料而非翡翠,但是整个检测过程需要严谨无疏漏,所以检测师还需要对其进行大型仪器检测,这里用到的是布鲁克红外光谱仪,经过测试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峰位图。



 

蓝色谱线为测试样品的峰位图,可以看到1400nm往后的范围有密集的峰,在大多数无机物中,并不会在1400nm后有如此多的吸收峰,呈现蓝色谱线吸收峰的一般都为有机物。为了方便对比,还调取了充填处理绿松石的谱线(图中紫色谱线),可以看到图中光标纵轴所指示的1738nm处绿松石的胶峰与样品的峰位有一致性,那么就可以进一步确定该样品中含有有机胶,最终确定为有机人造材料。


整个检测从头到尾并不复杂,从中可以总结如下几个关键点:

1.人造材料仿翡翠其实从光泽结构和细部特征等方面就能快速鉴别,消费者需要具备基本的鉴定知识就能看出来。

2.作为珠宝消费者切记不可贪图便宜,自己为能从中获利实则被骗,落得不欢而散的结果。

3.作为珠宝检测人员,不仅仅是为消费者做检测服务,更应该推广基础的检测知识,防止消费者走入误区。

4.珠宝消费需要进一步规范化,不仅是保证交易双方的公平公开化,更应该保证的是买卖双方的道德操守。

点赞1395
分享到:

上一篇: 钻石鉴定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下一篇: 111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