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从管理对象来分,可以分成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其中业务管理侧重于对组织的各种资源的管理,比如财务、材料、产品等相关的管理,而行为管理则更侧重于对组织成员行为的管理,以此而产生了组织的设置、机制的变革、激励、个人工作计划、个人与团队的协作、文化等等的管理。文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那么,企业管理与文化有关系吗?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事实上有着明显的国家、民族、区域、人群等不同特色,例如日本式管理就不同于美国,中国式管理也不同于德国,各个国家在企业管理中的对象、范畴、目的和意义相同,但在实践中必然存在所谓“特色”问题,而文化就是管理实践的“特色”之一。
西方的管理理论,曾一度风行全球,事实上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对于国人来讲,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站在东西方文化强烈碰撞、不断融合的交点,在传承数千年一直生生不息又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下,默默审视着半部《论语》治天下、以孔孟之道为主干的儒家思想,思索古圣先贤之智慧对我们的启示,找寻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蕴涵的精辟义理。
一、仁爱,稳定企业的根本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爱护员工。儒家思想认为团队的管理者是多重身份的,他应是上级、老师,还是亲人,所谓“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在整个团队中所有人应以人为本,互相爱护、相互关心。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也是生产力最活跃的的因素,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为管理者,胸怀“仁爱”就要充分尊重员工,让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发展紧密相连,这样员工积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方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者仁民爱物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简单轻松的工作氛围和组织关系。这里讲的仁是仁爱,不偏爱、溺爱、滥爱,不一团和气、不姑息纵容,而要爱之以德。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不论性质如何,总有些管理者以强者自居,甚至常有对实际情况不做了解的斥责、猜忌及乱发脾气者,没有给员工以充分的尊重,那么,企业何谈稳定与发展呢?
二、人和,和谐企业的源泉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话讲出“和”的重要性,尤其指出“人和”的重要性。
“和”就是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高层管理者和底层管理者的和谐。以“人和”为目标的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现着管理中的人本思想,通过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及环境,使人性不断升华,进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所谓治国-和能兴邦,治生-和能生财。企业管理贵在和,人和则心齐,心不齐则事难成。管理者不能脱离员工,对员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与员工坦诚相待,使员工和睦相处,为企业的发展而共同奋斗,形成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大家庭。人和,是企业业绩腾飞的基础、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和谐、自然和谐的根本。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春风和煦、热情洋溢般的君子之风或许是现代管理者须终生为之学习的,管理者不仅要和员工共同拼搏、辛勤工作,还要与员工同乐,在工作和非工作的场合下均保持恰如其分的沟通和适当有效的人文关怀,并且将其贯穿于工作、管理和生活的始终;员工要尊重上级、服从上级,如有不同的看法则进行换位思考,或者择其他方式与上级进行沟通,保持管理的有效性,这样的组织才是活力组织,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张弛有度的环境才能创造良好业绩。
三、因材施教、知人善任,企业人才管理的真谛
儒家思想重视人才,“致安之本,唯在得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等都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所能体现的关于人才的字句。孔子有弟子三千、学生众多。他依据不同的弟子的性格志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当大家在学习仁爱和治政的方法时,他对颜渊说“约束自已,行为合礼就是仁”,对司马牛则说“言语谨慎就是仁”,他对子路说“为政关键要足食,足兵,民信”,对子张则说“为政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他认为冉雍可去治理国家,颜回最为好学,并能做到不迁怒,仲由办事果敢,子贡通晓事理,冉有多才多艺,这三人治理政事都没有问题。
做一名管理者,企业的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所谓知人善任,就是了解员工的个性和特点,再因人而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其扬长避短,将其安排到相应合适的岗位上,以期达到人尽其才的作用,这样做是对员工、管理者和企业都有利的事情。
话锋转到选人和用人,现代企业中不乏管理者根据自身思维定式或为人处世的原则来选人,选人很难,但这里不做累述,发现人才、识别人才和选拔人才都是为了善用人才,我们且说说用人。善用人才的标准无外乎以下五点:第一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第二量才使用、才尽其用;第三明责授权、信任人才;第四合理组合、发挥聚放效应,使群体中的个性可相得益彰;第五知人善免,应用的用,须免的则免。总之,实事求是、科学地考察、推荐及使用人才,对人才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对组织群体建立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方使企业人才辈出、百花齐放。
四、以身作则,企业战斗力的标杆
孔子说:“政者,正也,帅之以正,孰敢不正”,要管理者首先严于律已、勤于工作、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已不正,虽令不行,已身正,不令而行”,儒家认为领导者要“先之,劳之,无倦”,做到以我为先、不知疲倦地带头工作;在管理中“敬事而信,节用能爱人,使民以时”。
的确,管理者就是员工的一面镜子,管理者用生动真实的例子感染员工,起到的是示范作用。无论新职工还是老职工,他们的希望就在于朝夕相处的管理者,很多员工愿意心悦诚服地为组织全力工作和奋斗,主要因为有像磁铁般赢得众心的管理者,故管理者的言谈举止尤显重要了。作为一位领导者,你想要什么样的员工,首先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现在的企业不缺文字编撰者,不缺制度和规则,而领导所起到的是标杆作用,他永远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给员工以榜样、力量、方向、方法,使得整个团队昂首阔步地向前。管理者做到敬业诚信、宽厚待人、公正无私,这样才能领导有力,组织战斗力才会强,才能共创伟业。
五、制度化管理,企业组织建设的纲要
儒家推崇明确赏罚、惩恶扬善。孔子的学生子路,一次在河边搭救一位溺水的人,此人后来将一头牛赠与子路以示感谢。子贡则自掏腰包为一位奴隶赎身,鲁国政府得知后通知子贡去领表彰奖金,子贡却坚辞不受。对子路夫子评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对子贡则持否定态度:鲁国不复赎人矣。他认为“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这就是说,儒家文化主张做了好事要奖励,以树立榜样和订立规则,通过奖罚分明的制度来管理员工,推进工作。
在制度化管理中,管理学中常称之为“根系原理”。大自然中一棵树,根系不够茁壮,就会在枝叶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和问题,甚至最终死亡。但由于根系深埋在土里很难被人看到,就不容易得到应有的关注。现实中当发现树的枝叶有问题时,人们往往只是在枝叶上做文章,治标不治本。于企业管理来讲制度就是根系,执行力的表象是枝叶。我们很容易感知到执行力的问题,却总是就执行力而"执行力",同样是治标不治本,执行力就总不尽如人意。树的问题要先看其根系,根系的问题不解决,枝叶就茂盛不起来。同样,企业制度是否真的产生实效,是否真的"落地"了,恰恰就像树的根系一样。在企业发展的层次中,有这么一句话:“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小中大”是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而“老板、制度、文化”则指出了企业发展中核心动力源泉的转变过程。抛开小企业的老板学说,中大型企业的制度管理是企业运作的纲要,没有制度,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没有管理制度的企业,也终将不能稳定、持续地经营和发展。
七、精进与进取,发展企业的灵魂
人们常说,如果你想翱翔蓝天,那你就要和雄鹰一起飞翔,如果你想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骏马一起奔跑!没错,精进与进取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之所为。而孔子一生都在为儒家学说体系而奋斗,他是儒学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毕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为推行学说和主张,周游列国“为生民立命,为万世立言”,他进取的精神和言行师表万古。他在河的上流告诉学生:“水不分昼夜地向前进,人生也是这样,要不断进取”,他强调要效法《周易》的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进取的精神正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华,也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时刻锐意向上、不断开拓进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这类的句段在儒家学说中比比皆是,如“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学而时习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曾经看到过有文章说,员工在企业成长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积极进取,我想这对企业也是同样的。企业在组织建立、发展运作、资金积淀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各种不同的先天,这些会对企业的明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精进与进取,一定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而且是很重要的非“天生”因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大家都知道,这是在讲思想能不能进一步解放的问题,古之所云“天道酬勤”,其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天道”不但“酬勤”,“酬勤”后还会“酬进”。小富即安、沾沾自喜的心态于人有、于企业更有,我们应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反躬自省,保持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凡事力求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快人一拍,与强比、向高攀、同勇争、跟快赛,不断进步,不断创造业绩,不断提高绩效,不断超越自我,这是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则。当然,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小生产观念也是牵绊企业发展的。精进进取须破除吃老本观念,感觉不到危机恰恰是最大的危机。
对企业如此,对职工如故。在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者亦须鼓励和带领员工保持自励自强的状态,立志向上,鼓励员工见贤思齐,挑战优秀,不断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这样员工和企业才能在进取中凝聚力量、焕发激情,实现共同成长,止于至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主席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些年各种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关于做事、处事和立业的名言也随着微信、微博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传布到现代生活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我们吸取先哲的智慧,方可不断获取新的启示。就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然也能够在传统文化中优秀精髓下大力推进企业的管理运作,是中国的企业、民族的企业真正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盛道路。
宝玉石与贵金属乃地球赋予我们的珍贵馈赠,作为自然界的奇珍异宝,它们是艺术与科学的和谐统一...
[详情]为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2月17日,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以...
[详情]315免费检测内容:1、免费检测不出具证书;2、每人免费检测数量不超过三件(不包含摆件类);3、如珠宝玉石及贵...
[详情]2月23日,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简称GTC)在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中...
[详情]------记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政法委员会工会女职工参观交流珠宝科普教育基地 3月7日下午,广东...
[详情]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省宝协)举办的《智启新篇章 创梦新时代》第六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详情]